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兴宁阳光。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兴宁阳光网—兴宁技工学校
自2016年3月我校发布征集学校“一训三风“等通知以来,广大教师和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贡献方案。经专家和教师代表的梳理,最后的方案已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
崇文:谓崇尚文化,以文化为基础。 《魏书•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荒,然於习武之方,犹为未尽。” 唐朝李暠《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诗:“偃武尧风接,崇文汉道恢。” 客家人历来崇尚文重教,以耕读为本,以兴学为乐,以知识为荣。“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定多安泰;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必有大成”、“勤俭诒谋居室本;筑室于斯义种礼”、“地瘦栽松柏;家贫好读书”等等劝学联、谚语、童谣,都反映了客家人对读书的重视,对礼义的追求。兴宁更是“百员将军出齐昌,千名教授同故乡;万千工贾遨商海,巨子遍布五洲洋。”“一桌两院士、一家三清华、一腹四知县、一屋五将军、一县六国脚”,历代以人才辈出被传为佳话。宋代翰林院大学士罗孟郊;明代方志学家张天赋、爱民御史王天与;清代《罗家通书》创始人罗庆辉、考据学家胡曦、数学家饶宝书;近现代有革命先驱何天炯、黄文杰,客家研究开拓者罗香林、地震学家李善邦、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清桢,当代更是涌现出众多将军、院士、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数百位……都是客家人崇文精神的结晶和成果。 文化知识是成才的重要前提,现代技术对文化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以崇文为校训,要求全校师生重视知识和文化的作用,重视读书对提升个人修养,继承优秀的客家精神。 尚技:即以技能为上,推崇技术技能。 “尚”者,即推崇、欣赏、尊重、鼓励,“技”者,可释为技能、本领、实践、手艺、技术、理论和实践一体、谋生手段等。此“技”是复合能力之“技”,包括知、智、综合素质等。 “尚技”与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息息相关,是技工教育天然的使命,是师生就业、创业的核心保障,是办学的教育特色。一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水平、增强其通用技能素质;二要开拓和强化获得这些技能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三要提升、革新教师本身的生活、知识技能和技术,改革传统的教材和教法,把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精神、企业的需求融入到对学生生活、知识技能技术的过程中;发挥、夯实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势,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技术的需要,将“人和物”的能效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达到“强技”的训导目标,用“技艺改变生活” 。 尚技,就是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追求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执着专著、推陈出新的职业素养。 包容:意指善于容纳、宽容大度。 《汉书•五行志下》:“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宋朝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若陛下多方包容,则人才取次可用。”明朝,李东阳《大行皇帝挽歌辞》:“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 包容的实质就是“仁爱”与“和谐”。 一国一地的强盛,离不开包容的文化和政策。我国的唐朝,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现今的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头羊,皆因其包容。我国最大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的城市精神中都有“包容”,正是包容精神使其成为国际大都市。 包容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征。客家人在长期的变迁中,以极强的包容性与本地文化融合,与各地民众和睦相处。广东的客家人兼收并蓄,与潮汕、广府共同形成了岭南文化。正是这种包容性让客家人的足迹遍布全球,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经济发展。 对个体而言,包容是一种精神的凝聚,是一种善良的结晶,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包容是一种美德,可以使人格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净化!包容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 对学校而言,包容是走向成功的基础。我们的教职工有不同的背景,各有特长;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性格各异;我们的专业文理分明,各具特色。没有包容的精神,就没有学校的稳定和谐,两校的完美整合就是成功的注脚。 在21世纪这个互联网时代,面对多元价值观,更需要我们具备一份全球化的视野和保持一份包容的心,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 自强:指修身自立,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楚辞•九章•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唐朝,李咸用《送人》诗:“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宋史•董槐传》:“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自强的前提是修身,只有具有良好的品德,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志向,方能自强不息,不断进取。 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把自强纳入现阶段的技工学校校训范畴意义重大。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技工学校的学生,以传统的评价方式方法而论,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更是牺牲者。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正确地引导和挖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相应的,每个学生都不应看低自己,而要不断修身自立,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积极进取,不甘落后,努力向上,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树立自强的目标有助于克服意志消沉、性格软弱,从而振奋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学校办学历史中,曾经涌现了一大批自立自强、不甘人后的先进典型和代表,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就是自强的模范。
快乐:快乐是人性的天然追求,也是美好人生的必然要求。在全体师生中倡导快乐地工作,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是一种人性化、现代化教育理念。勤奋、努力固然重要,但都是一种过程,而非目标。只有始终对生活充满愉悦,对未来充满信心,追求快乐的人生,即使是辛苦的工作和学习,也会自觉、自愿地投入,并从中感觉到乐趣。 自信:追求师生和谐共进,使学校成为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源发地。这一点,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尤其重要,自信正是前文所述的“自强、快乐”的必然结果。要通过树立自信的校风,让老师对职业充满自豪,让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 礼序: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形成了各种礼节、秩序。热情好客更是客家人的重要传统。在全球化时代,现代化的文明礼序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和规则。学校要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文明礼让,和谐有序,爱国爱校、遵纪守法。 礼序不只是一种社会关系,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是对工业文明的极致追求,需要严格掌握流程、分寸、尺度等各种要素。只有在日常行为中严格遵守各种礼序,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遵规守纪、文明礼让的现代化公民和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专业技术人才。
乐业:乐业是快乐校风在老师身上的具体体现,提倡老师快乐地生活,愉悦地工作。 乐业的前提是“敬业”。敬业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有责任心,有职业道德,潜心育人,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倾注真诚而细致的爱。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乐业”。乐业一是乐于从事技工教育,二是从职业中领略出乐趣,找寻快乐和价值(详见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论述)。 爱生:爱生既是乐业的具体体现,也是乐业的重要前提,二者互为因果。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不可能有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最终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上。老师要从心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立志将他们培养成才。 善导:善导是乐业与爱生的具体表现,是重要的教法与手段。教导需有耐心,亦需有方法,对学生耐心教诲、诱导,注重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乐学:乐学是快乐校风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提倡学生快乐地生活,愉悦地工作。提倡学生要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学习中体会快乐,得到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乐学与“苦学”是矛盾的统一,只有乐学才能善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辛勤的学习中体验到求知的乐趣,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早日成才。 善思:《论语·为政》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只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学习如果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因此学习者还要具有思辨的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技术人员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善思是乐学的延续,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求证和创造,将学习的收获转化为成果。 践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和行动。勤学善思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推动了社会进步,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勤学、善思、践行”也是辩证的统一——勤学是前提,善思是关键,践行是目的。 在全球化竞争时代,践行不只是对知识的简单实践,更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掌握的知识活学活用,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兴宁技校资讯来自网络,兴宁论坛整理发布。
兴宁阳光网声明:此信息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兴宁阳光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www.yg0753.com 兴宁阳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