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阳光

  • 742877299
  • 打造兴宁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744|回复: 0

[旧城故事] 王天与:这位兴宁人,帮王阳明平定了朱宸濠之乱,他的...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17

主题

26

帖子

4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1

积分
446
发表于 2018-7-25 21: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兴宁阳光。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今天写一位好官,一位王阳明的重要谋士、作战前锋——王天與(简体字为“与”,这里用明朝写法,以下用“王天与”)。我读王阳明的故事,觉着王阳明在平叛的过程中,料事如神,以少胜多。其实,圣贤平叛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也是多亏了这位兴宁人的情报、谋略、战力和爱民之心,王阳明才得以顺利平定宁王之乱。

王天与(1475年12月4日-1519年7月26日,日子按农历),字性之,号东郭。故居在今兴宁兴田街道城东门外栅里。明朝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二月初四出生。

1.jpg
一百年前的兴宁
(图片: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

他的学历记录中有“长游邑庠”四个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考中秀才这个记录无考。他中举人是在33岁的时候,中秀才的年月却不明不白的,原因是明朝的时候,兴宁的民风好讼,尚攻讦(jié),官风颓败。王天与中秀才之后,就被人诬陷,久陷囹圄,连秀才这个学历也被革除了。所以这个时间族谱和方志都不清楚,就说是长游邑庠。

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式经魁(亚元),九年(1514年),登进士,十一年,任江西宁都知县。他任知县之后,先深入了解民情风俗,听取地方长者意见,掌握了当地善恶利弊情况。办起事来,他一分析,眉目清楚,是非分明。老百姓“命呼为神”。这个情况被当地举人李国纪写到《宁都知县王公传略》。

王天与深知社会风气要醇厚,必须办好教育。他非常重视学校,每月到县学区考察在学生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安排奖励优秀、周济困难。宁都县学原来在城西山麓,交通不便,他就另选址迁建校舍,耗资白银万两,是宁都人受到他的感召而自动捐助的。

2.jpg
宁都的客家民居

宁都在明朝的时候,民风壅闭,俗尚巫鬼,神棍往往作祟害人。王天与严惩神棍巫婆,以免他们害人。

王天与为政清廉,不苟取于民。对民间诉讼纠纷,能明辨是非,折狱息讼,不迁延时日。征工力求均平,征粮准许分期缴纳。宁都每年上缴官粮,需经赣江十八滩险段,民苦运输,天与据情奏报,朝廷惠予豁免。

3.jpg
宁都水口塔

赣南粤北山岭连绵,在明朝山贼很多,这些山贼盘踞山中,赣南谢志山、粤北池仲容、大庾陈日能、乐昌高快马等,互相呼应,阻断了赣、粤、湘三省交通,使得这些地方的商旅被截断达数十年。

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巡抚王守仁(王阳明)调各县会并进剿。王天与率兵千人参战,于1518年春攻攻横水、桶冈、浰头,破上中下三浰(今天广东和平县)。境内大定,王天与功劳最大,他被朝廷提拔为浙江道监察御史,留任宁都。

4.jpg

这次剿匪,王天与整理征战记为《平寇录》,可惜书稿已散失,只剩下王阳明的另一个得意弟子——湛若水所撰的《平寇录序》了。

祝枝山,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之一,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54岁“高龄”谒选授任兴宁知县。

5.jpg

在兴宁任职8年期间,祝枝山做了三件有影响的事。一是维稳,使县城有了比较安定的工作生活环境。二是抓了兴宁县志的修撰工作。三是“因为催缴赋税不力受到过停薪”的处分。

6.jpg
祝枝山书法

王天与的遗著有一篇还在,那就是在1519年受祝枝山嘱托于平叛军中撰写的《和山麻石岩记》,辑录于胡曦《明乡贤王御史遗事考略》。

7.jpg
和山寺

吴中四才子之一祝枝山曾任兴宁知县8年,而王天与1517年被擢升为浙江都御史。浙江和兴宁,使得两人成为好友,曾同游和山麻石岩。两人见面互诉衷肠,兴味盎然,文采飞扬,你一言他一语,写下《游和山麻石岩》:

山和人亦和,乘暇集鸣珂。
陟岭美未得,到岩奇转多。
交枝树碍马,一步地旋螺。
成屋自麻石,竹门唯碧箩。
瞻天隔鸟道,入地学蜂窝。
树向顶上植,泉从肩畔过。
禽虫凭几住,云霭入衣摩。
佛座泥三级,僧床石四阿。
面临旷野漠,东眺径陂陀。
远饮潜生爽,骄阳暂息苛。
祈祷情敬谨,乐业舞婆娑。
物穰用亦俭,地危心不颇。
民心都似此,吾为你陈歌。

此番两人还提到了一事。据说当年南昌宁王朱宸濠曾派人以百两银子到苏州聘请唐伯虎。唐伯虎从宁王的言谈中,揣测出可能叛乱,他住了两天便匆匆回家。祝枝山回苏州老家,两人相见,唐伯虎提及此事。

8.jpg

后来祝枝山回到兴宁,与王天与议论起朱宸濠的为人时,祝枝山一语道出天机。两人互通看法,权衡利弊,最后以王天与的名义进谏武宗朱厚照。武宗接谏,却不当一回事,视进谏如儿戏。他经常率手持武器的太监在皇宫里驰骋,或整日泛舟于湖上,不问政事,沉迷酒色。

不出唐伯虎所料,1519年6月,朱宸濠果然发动叛乱。叛军杀掉巡抚孙燧、江西副都御史许逵等一批官员,任命他的亲信为左右丞相,以及兵部尚书,挥师沿长江而下,攻打安庆。

9.jpg
宁都的宗祠

朱厚照下诏江西省巡抚王守仁(王阳明)率兵剿灭叛军,浙江都御史王天与担任剿匪先锋一同出征。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王阳明征调各县兵会师进讨,命王天与为前驱。王天与立刻开拔,挥师昼夜兼程而进。南昌叛军焚烧民房,残杀百姓。

七月,大军开到南昌六十里外,王阳明想在这里开始杀戮,王天与怜悯百姓,进言:宸濠播虐,此方民情愤怨,岂有一起反叛之理?如果发刃太早,忌失民望。请等到城下再下发兵令吧。进城之前,王天与还训诫士卒不准滥杀无辜。

10.jpg

王天与率兵攻下南昌。朱宸濠得悉王天与曾进谏密报,勃然大怒,命手下人点火焚烧粮仓,断其南下大军的粮食,欲置王天与于死地。溃败的叛军纵火焚烧民房和粮仓。

王天与亲入火场,直接找到粮仓,指挥扑救。危急时刻,下官劝阻,他慨然疾呼:“避火全躯,只为身谋……,全城之众,纳之烈火,是违命无义。弃其民不祥,吾请以一身活此千万人!”

大火最终被扑灭,粮仓保住了,王天与却被烈火熏得昏死过去。是年7月26日卒于南昌,享年45岁。

11.jpg

平定朱宸濠之战役,王阳明的作战方案多是采纳王天与的意见。所以王天与逝世后,王阳明哀伤痛哭,解衣为殓,并为文致祭,有“宸濠之役,君与我谋,谓贼必擒,事必成。到今日果如公筹。我之视公,如手如足;我之实大声宏,皆公之贶。……我今鸣你大功于朝,你将为不朽人矣”等句,具见敬重悼念深情。

12.jpg


王守仁巡抚剿灭叛军赶回京城后上书武宗。武宗立马下诏封王天与为忠臣御史,赐抚恤金1000两,封其祖祠为王氏家庙。他曾任职的宁都,市民踊跃捐资为其立祠树碑。兴宁亦以乡贤奉祀。嘉靖元年(1522年),朝廷追录其功,诏赏白金三十两。灵柩运回兴宁,葬于城北。墓前有显忠亭一座,亭侧有祠三间。嘉靖二十二年,兴宁教谕盛继撰显忠亭碑记。

在兴宁人中,因功宣付国史,而被写入二十四史的,仅有王天与一人。王天与被史书称为“爱民御史”。

在《龙川霍山志》中,有王天与的诗两首,气度非凡。

“接天石荀云过湿,映日山花自在红。”
“万象包罗归眼底,两仪开合展胸中。”

我们今天看他的故事,功勋卓著,政绩斐然。然而,今天王天与在兴宁的所有遗迹,都已经湮灭殆尽。原来城内大新街有亚元牌坊一座,司前街有进士牌坊一座,其栅里祖居前有明贤县宰祝枝山手书的“天恩存恤”牌坊一个,都荡然无存。祝。

王天与的坟墓,也在1961年被乡人开荒挖掘,夷为平地了。客名君从网上,没有找到相关的老照片。


资料:
除了文中所提书籍,还参考王福耀所撰《王天于》一文。
来源:全球客家名人堂   原创: 客名君




兴宁阳光网声明:此信息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兴宁阳光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www.yg0753.com 兴宁阳光网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