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阳光

  • 742877299
  • 打造兴宁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654|回复: 0

[历史文化] 深圳罗氏客围城的故事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18

主题

24

帖子

4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1

积分
458
发表于 2018-2-7 15: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兴宁阳光。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罗氏客从何处来

清康熙年间,今梅州市梅县、五华、兴宁等客家地区的贫苦农民被清政府“招垦”,陆陆续续来到现在的深圳地区,清乾隆二十三年,有位名叫罗瑞凤的兴宁人,迁居龙岗圩马福头立业。

1_结果.jpg 2_结果.jpg


创业初期,罗瑞凤只是一名小商贩,因擅长经商,勤俭致富,逐步发展到经营酿酒坊、榨油坊、药铺、茶馆等多种产业的大户人家,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人称“龙岗罗”。

3_结果.jpg


罗瑞凤始建罗氏住宅,其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经三代人数十年的扩建,终于建成了被誉为“客家第一围”的鹤湖新居。
4_结果.jpg


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

5_结果.jpg
鹤湖新居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呈城堡式围楼,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不仅继承了中原府第式建筑、赣南客家四角楼和粤东兴宁客家围龙屋的传统,也融汇了当地广府民系一天井、两廊、一厅、两房的“斗廊式”特点,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整座围屋的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有房300多间,以祠堂为中心,由两个“回”字相套组成,屋宇、厅、堂、房、井、廊院布局错落有致,隔而不断,守望相应,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


“聚族於斯”传承文化根脉

6_结果.jpg
走进鹤湖新居,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门横额上“聚族於斯”、“亲仁犹在”的镌刻,质朴端庄,隽秀风骨,这可以说是罗氏家族的家风,也是客家先民虽流离迁徙,仍努力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7_结果.jpg
穿过正门后,便来到中堂。中堂是家族议事、接待宾客的地方。两边的堂联所反映的就是一部罗氏家族史,也是龙岗客家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中堂后面是上堂。上堂是客家人供奉祖宗牌位的场所,这里不仅是年节之时祭祀祖宗的场所,也是家族中举行婚丧嫁娶等礼仪仪式的地方。
8_结果.jpg
据历史学博士苏勇介绍,罗氏家族鼎盛的时候,鹤湖新居里面居住着一千多名罗氏子孙。现在,鹤湖罗氏后代已遍布各地,但一直延续着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回到鹤湖新居祭祖的传统。

9_结果.jpg



现已作为客家民俗博物馆的鹤湖新居,里面分设客家生活起居、农耕文化、婚俗、生活用具、生产用具主题,陈列展示收藏的各类客家家具、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及族谱等文物,生动全面地展示了客家先民劳动、生活、民俗活动、饮食、婚嫁等场景,再现了客家先民生存状况,现存的和远去的文化印记相互交融。


保存老屋,义不容辞

10_结果.jpg


青翠绿竹、参天古榕、如镜月池、昭示功名的旗杆石,映衬着恢弘古朴的老围屋。徜徉在200多年前客家先祖来时的地方,流连于满载客家文化的回廊,我们不仅看到了深圳客家的发展史,和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勇敢,也看到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11_结果.jpg


在如今,我们早已无法在建筑外形上区分地域,但在过去的老房子里,很轻易便知南北和民系的建筑差异,有些东西失去就不再,故保留老房子是义不容辞的。

兴宁阳光网声明:此信息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兴宁阳光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www.yg0753.com 兴宁阳光网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