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阳光网—兴宁历史文化 (第一部分) 先贤赞 群山茫茫 碧水汪汪 石马古镇 源远流长 代育俊彦 群贤争芳 麟图戍边 固若金汤 映柳粤麟 抚民安邦 南风高僧 横山佛光 天瀚天炯 同襄共和 文友义举 血洒黄岗 子渊少岳 办学图强 斐琴戎马 文武双馨 宝松振旅 抗倭砺枪 科明直心 奔走救亡 何忌家震 赤帜高扬 陈亮兄弟 椽笔鸿篇 肇陵伉俪 大爱无疆 先贤懿德 裕民齐仰 客家楷模 操觚永彰 承前启后 再谱华章 (进士举人15位) 陈南一 陈南一,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授翰林院宣教。 温如春 温如春,石马大觉村观音第人。明朝嘉靖年间进士,出任按察副史。 何登瀛 何登瀛,石马马下村人,字凌汉,号石亭。20岁考上秀才,翌年中举。清乾隆三年(1738年),参加编修县志。清乾隆七年(1742年),参加会试,登明通榜进士。先后出任广东大埔、浙江昌化县训导,江苏阜宁、山东博兴县县令。清乾隆十六年和二十一年,皇帝两次出巡山东,登瀛都受到皇帝的恩赐,提职提禄。在山东博兴担任县令期间,教当地人种植水稻,象南方一样水茂粮丰。 何映柳 何映柳(1715—1779),石马三联村人,字毓载,号麟山。清乾隆六年(1741年)中举,翌年中进士。先后出任云南省通海、宁洱县令,后提升为四川剑州刺史(知州)。映柳处理政务,公正廉明,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和同僚仰慕。 何南凤 何南凤(1588—1651),石马马下村人,字道见,出家名觉从、号知非、又号雷山、半一 科举盛事 (15位举人、进士)僧先生、讱堂老人、牧原和尚、跛者道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6年)中举。为佛教横山堂派创始人,是中华儒释道名人。现客家地区、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佛教祖师。泰国著名龙福寺方丈、兴宁神光寺倡建者彰慈大师石善光是其六代弟子。清顺治八年圆寂,终年64岁。 南凤所著诗文不少,但他不愿集而成书。今仅存他的门徒辑录的诗64首,歌吟赞偈11首,尺牍8篇,文12篇,名曰《讱 堂余稿》。著名的学者袁五松、王荫平、罗香林等景仰前贤,悉力搜治,于1958年7月在香港出版的《兴宁先贤丛书》,把《讱堂余稿》收入《兴宁先贤丛书》的首篇。历代不少名人贤士均题诗、著述,高度赞扬何南凤的儒释典范。 何麟图 何麟图,石马三联村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中武举。出任山海关参将(守备司令)。崇祯皇帝御赐龙棍,可鞭打奸臣佞贼。 何麟壮 何麟壮,石马三联村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中武举。出任南头营游击。 何麟毓 何麟毓(与何麟图、何麟壮为同胞兄弟),石马三联村人。明崇祯十二年 (1639年)乙卯科中武举。出任长乐后营守备。 王粤麟 王粤麟,石马虎石村人,字仁甫,号兰斋。清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先后出任湖南桂东、武陵,湖北江夏县令,贵州永宁知州。他办理政务,精明练达,判处案件真像神灵,为官清正廉明。乾隆三十四年逝世。湖南两县、贵州等地的人们流泪哀悼,勒石留念,当作神明一样祭祀。 何 崧 何崧,石马马下村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恩科亚元(乡试取录的第二名举人)。 陈登汉 陈登汉,石马下庄村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已未科中举。 陈腾芳 陈腾芳,石马上庄村人。清代武举人,出任苏州白粮帮(官名),钦赐“其 勤王家”牌匾。 何 杰 何杰石马镇新田村龙前排人、乾隆五年中举人。乾隆十二年岁进士,钦命提督广东广韶等处学政翰林院检讨加一级记录五次夏之蓉。 何 宏 何宏(与何登瀛为堂兄弟),石马马下村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科中举。 何 邕 何邕,石马新石村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丁酉科中举。 (革命先驱) 呕 心 沥 血 为 共 和 ——记同盟会初期的领导何天瀚 2009年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长莉给何天瀚孙子何坚如寄来证明“关于何天瀚曾任中国同盟会司法部判事等职的三份资料,是本人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台湾正式出版的历史资料著作中选出复印的。这些著作是权威性著作,是确实可靠的”。翻开《中国通史》1604页的第二段是“同盟会成立初期的领导核心由孙中山、黄兴、汪精卫、邓家彦、张继、朱炳麟、陈天华、 田桐、胡汉明、程家柽、廖仲恺、何天瀚、宋教仁、朱执信等组成。”(哲学社会科学“六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这是石马镇继何天炯后,又发现的一位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瀚。 何天瀚,字公博,1874年12月出生于石马新群村。1905年8月6日,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同盟会司法部判事,同盟会广东分会长等职务,是中国同盟会初期核心领导人之一。何天瀚天资聪慧,少年时期即为经学名师罗斧月先生所赞许,所写文章经常得到罗斧月先生高度赞扬。1899年考取秀才。随后,为了钻研学术,赴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深造,得到该校主办人丘逢甲、何仕果、温仲和(均系进士)的器重,很快被破格聘为该校教师。为此,引起一些同学不满,丘逢甲即令何天瀚作文一篇,在教室张贴,其文才终让同学佩服。尔后,朱执信对何天瀚也有高度评价,称“公博之文章道德为吾辈所推崇”。在丘逢甲等老师的教导熏陶下,何天瀚知识益增,思想日新。1903年,鼓励支持堂弟何天炯东渡日本留学。不久,自己也辞去同文学堂教职,东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法律。1905年秋,在日本与其堂弟何天炯一并加入孙中山先生倡导组织的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赤坂区霞关子爵坂本金弥宅召开了正式会议,300多名同盟会员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正式推选孙中山先生为总理。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执行部由总理直接主管,下设庶务、内务、外务、书记、会计、调查等六科。其中庶务最为重要,黄兴担任第一庶务科总干事,何天炯为执行部下设的会计;评议部设评议长及评议员,汪精卫任评议长,选举评议28人;司法部设判事长、判事和检事长,邓家彦任判事长,张继、何天瀚任判事,宋教仁任检事。在选举各省同盟会分会长时,何天瀚为广东分会长,后由何天炯继任。湖南、上海、天津、浙江等省分会长,分别由黄兴、蔡元培、廖仲恺、秋瑾等担任。为发展广东的革命组织活动,1905年,何天瀚回国与同学肖惠长、张花谷、陈少岳、何子渊等一起在兴宁县城创办“兴民学堂”(即现在兴宁一中、兴民中学前身),何天瀚还将从日本带回的两座八卦钟送一座给兴民学堂使用,一座带回老家,这两座八卦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同年冬,又在家乡与陈少岳、何子渊等人创办了石马小学,开兴宁办新学之先河。1907年,孙中山先生派遣何天瀚、朱执信、高剑父等回国,在广州“广府中学堂”及“两广方言学堂”执教,藉于宣传革命发展组织,从事地下活动。黄花岗起义失败,掩护黄兴等革命同志安全脱险。何天瀚因长期肩负繁重的革命工作,积劳成疾,于1911年夏季返乡养疴。期间,他的学生罗翼群等闻讯前来探望,何天瀚自知病重不能继续参加革命活动而泪流不止。同年9月12日不幸病逝,葬于故里,享年38岁。次月,武昌起义成功,广东光复,胡汉民督粤。电请何天瀚出任教育司长,方知何天瀚已经逝世。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墓碑曰:“何公天瀚之墓”。可惜墓碑及众多重要革命文物等,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悉数被毁。 为国为民 鞠躬尽瘁 ——记孙中山总统府顾问何天炯 何天炯(1877—1925),字晓柳,石马新群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同盟会创始人之一、爱国诗人、孙中山总统府顾问。他早年受到维新思想影响,深恨清朝的封建统治,向往民主政体。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毅然剪掉发辫,他远涉重洋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先后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秋瑾、章太炎、廖仲恺、朱执信、汪精卫、胡汉民等人。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革命同盟会,他与同邑13人加入同盟会。同盟会最初的组织设总理(孙中山)、协理(黄兴),下设三个部门,就是书记、庶务、会计。 书记为胡汉民、庶务由黄兴兼任,会计为何天炯。后来何天炯调任同盟会广东分会长,会计一职改由廖仲恺继任。当孙中山、黄兴不在日本时,同盟会群龙无首,组织涣散,何天炯与吴玉章等尽力团结各省在东京的会员,加强联系,使同盟会工作得以正常进行。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领导广州起义。何天炯由日本秘密回到香港,参与筹备策划,担任由香港至广州的运输联络工作,运送枪支弹药,并在香港组织了50多人的敢死队,亲率前来广州支援起义。辛亥革命胜利后,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又派何天炯为驻日全权代表,由于天炯过去与日本朝野人士有密切往来,乃派他出任使节,以便更好地发挥他的外交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日本人民更多的支持。后来,天炯回国担任总统府顾问,当陈炯明叛乱,围攻总统府,孙中山处于危难之时,天炯焦急万分,曾迂回火网,冒枪林弹雨,潜行至沙面,拟以私人关系商请英国领事以正义行动协助孙中山脱险。孙中山于1925年3月病逝后,天炯因悲伤过度、心力交瘁,同年7月在广州病逝,年仅49岁。何天炯著有《革命史衡》、《山居一年半》、《无赫斋诗草》。《无赫斋诗草》是他的次子何承天搜集他生平所作大部分诗草,于1937年刊行于世。 碧血丹心洒羊城 ——记黄花岗起义烈士陈文友 陈文友,字甫仁,石马刁田村孝安围人。性亢爽,尚侠气,富于民族思想。早年加入洪门会,欲颠覆清政府,屡谋举事不成。后侨居南洋,加入中国同盟会,在英、荷各属竭力宣传革命,姚雨平深倚重之。其后归国,与党人罗炽扬、严德明在惠州一带活动。严德明胞弟严确廷在惠州水东街开设寿康西药房,掩护革命活动。1911年3月上旬,陈文友和罗炽扬、严德明等从香港运带驳壳枪18支,无烟枪17支,还有九响枪和子弹等回惠州,拟在惠城起义。船抵大鹏湾澳头港上岸,巡逻清兵搜查出陈文友等密藏的枪支弹药,立即将他们拘押,罗炽扬乘机逃脱。暴露后,严德明想用革命大义说服士兵,士兵们称他们为“革命先生”,戒备随之松驰,严德明于夜间越出逃脱。陈友文即被严密解递惠州。当案发后,严确廷偕惠州中学学生杨瑞廷驰往营救未遂。驻惠的全省陆路提督秦炳直知党人要起事,密令捕获严确廷,随后专船押解陈文友、严确廷至广州,押于南海监狱。3月29日,革命同志围攻督署事败,文友闻之,在狱中连声呼曰:“同胞可怜”。狱卒闻之曰:“是诚可谓不畏死者”。第二天,遂被斩于监门之外。烈士陈文友、严确廷的遗骸和“三•二九”进攻督署死难烈士遗骸一同堆置于咨议局前,由潘达微收葬于黄花岗。1919年,审定七十二烈士第一批姓名56人;1922年,审定第二批姓名16人;1932年,审定陈文友等13人,另立一碑,碑文为胡汉民书。 何子渊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诞生于石马镇马石村星窝子顺裕庐;1905年 加 入 同 盟 会 , 任 嘉 应 州 主 盟 人 ;1904年至1907年在其箭竹顶茶场与萧惠长、姚竹英、江柏坚、张花谷等人筹划潮州黄冈起义,是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琯坑钨矿,担任董事长,筹措革命经费,为中华民国南方国民政府解决财政困难; 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 司 令 部 参 议 ; 1925年 为 东 征 军 筹 饷 ,1941年逝世。从清光绪11年(1885)起,他曾先后创办倚南洞学校、同仁学校、兴民学堂、石马两等小学堂(石马中心小学)、兴宁简易师范科(兴宁一中)等多所新学制学校,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在辛亥革命、中国现代教育、实业救国和国共合作等领域作出了贡献,是广东省文化名人。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中新社等新闻单位均作了报导。2011年9月,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兴宁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兴宁市石马镇人民政府合编,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著名历史学家张磊主编的《何子渊纪念文集》出版发行。2015年10月29日,孙中山先生与何子渊先生铜像在兴宁落成,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博士、梅州市政协原副主席何梅林、兴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罗苑铭等有关负责人参加剪彩揭幕仪式。 陈少岳 陈少岳(1871—1918),字天基,石马镇刁田村人。少年聪慧,16岁考取廪生。从此,鄙视科场,不再应试,专心治学。在名儒罗斧月经馆与萧惠长、王蔚奇、罗幼山等同学,并成为肝胆之交。后在刁田梧岗书室、敬东轩设馆教学及罗岗袁家学馆教读多年。少岳思想进步,与同盟会的何公博、何天炯、何子渊经常联系,毅然加入同盟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何子渊、何公博、萧惠长等创办兴民学堂。1904的又与何子渊等人创办石马两等小学堂。少岳创办新学目标是革命救国、振兴中华,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武昌起义后,萧惠长在县城举义旗,陈少岳率领兴民学生大队相从。萧惠长被推主持县政,陈少岳继任兴民校长,民国元年(1912年)任县教育会会长。1918年因积劳成疾病逝。 兴宁历史人物来自网络,由兴宁论坛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
兴宁市2020年05月09日天气预报,预计5月8日当晚至明天,多云,局
近日,兴宁市公安局河背街派出所在禁毒大队、刁坊派出所的支持下
兴宁市2020年05月08日天气预报,预计5月7日当晚至明天,多云,气
兴宁市合水镇一八管理区张庙堂地块一年前种植龙眼、荔枝果树,但
刘小涛简历 刘小涛,男,广东兴宁市人,汉族,1970年7月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