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氏客围城的故事
罗氏客从何处来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M4NTc5NzY2OA==/v.swf
清康熙年间,今梅州市梅县、五华、兴宁等客家地区的贫苦农民被清政府“招垦”,陆陆续续来到现在的深圳地区,清乾隆二十三年,有位名叫罗瑞凤的兴宁人,迁居龙岗圩马福头立业。
创业初期,罗瑞凤只是一名小商贩,因擅长经商,勤俭致富,逐步发展到经营酿酒坊、榨油坊、药铺、茶馆等多种产业的大户人家,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人称“龙岗罗”。
罗瑞凤始建罗氏住宅,其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经三代人数十年的扩建,终于建成了被誉为“客家第一围”的鹤湖新居。
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
鹤湖新居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呈城堡式围楼,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不仅继承了中原府第式建筑、赣南客家四角楼和粤东兴宁客家围龙屋的传统,也融汇了当地广府民系一天井、两廊、一厅、两房的“斗廊式”特点,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整座围屋的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有房300多间,以祠堂为中心,由两个“回”字相套组成,屋宇、厅、堂、房、井、廊院布局错落有致,隔而不断,守望相应,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
“聚族於斯”传承文化根脉
走进鹤湖新居,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门横额上“聚族於斯”、“亲仁犹在”的镌刻,质朴端庄,隽秀风骨,这可以说是罗氏家族的家风,也是客家先民虽流离迁徙,仍努力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穿过正门后,便来到中堂。中堂是家族议事、接待宾客的地方。两边的堂联所反映的就是一部罗氏家族史,也是龙岗客家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中堂后面是上堂。上堂是客家人供奉祖宗牌位的场所,这里不仅是年节之时祭祀祖宗的场所,也是家族中举行婚丧嫁娶等礼仪仪式的地方。
据历史学博士苏勇介绍,罗氏家族鼎盛的时候,鹤湖新居里面居住着一千多名罗氏子孙。现在,鹤湖罗氏后代已遍布各地,但一直延续着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回到鹤湖新居祭祖的传统。
现已作为客家民俗博物馆的鹤湖新居,里面分设客家生活起居、农耕文化、婚俗、生活用具、生产用具主题,陈列展示收藏的各类客家家具、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及族谱等文物,生动全面地展示了客家先民劳动、生活、民俗活动、饮食、婚嫁等场景,再现了客家先民生存状况,现存的和远去的文化印记相互交融。
保存老屋,义不容辞
青翠绿竹、参天古榕、如镜月池、昭示功名的旗杆石,映衬着恢弘古朴的老围屋。徜徉在200多年前客家先祖来时的地方,流连于满载客家文化的回廊,我们不仅看到了深圳客家的发展史,和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勇敢,也看到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如今,我们早已无法在建筑外形上区分地域,但在过去的老房子里,很轻易便知南北和民系的建筑差异,有些东西失去就不再,故保留老房子是义不容辞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