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新农村 新颜值 新气质
兴宁阳光网—兴宁市发展走进兴宁市径南镇东升村,“十里李花坡”上“李果绿”替代了春天的“李花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围绕村庄的月形山森林公园,古色古香的凉亭在苍翠的丛林中若隐若现。“东升村新农村建设非常有特色,可以说是国家特色乡镇的一个楷模。”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何质彬参加5月初“径南李花节”时对兴宁新农村建设“点赞”。
拥有百万人口的兴宁市是较早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县(市、区)之一。近年来,兴宁市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文明镇街建设,坚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将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实现新农村“颜值”“气质”“活力”齐升,得到百姓支持、村民积极参与。
“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兴宁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造福广大群众,惠及广大民生的民心实事。我们要举全市之力抓好工作落实,为建设美好家园和加快推进‘一中心四组团’发展新格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梅州市委常委、兴宁市委书记陈志宁说。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黄佑鹏 钟思婷 刘海阳
新环境
“对症下药”整治环境 刷新农村“颜值”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村庄建设得这么漂亮。”这是东升村村民曾育衡的口头禅。为了扩大村道,曾育衡将自己家门口的围墙整体缩进了一米多,让出的面积至少30平方米,“虽然自己的门坪小了,但道路宽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集体都得实惠的事。”
2013年起,东升村结合月形山森林公园建设,在“山、水、田、林、路、居”六个方面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基本实现环境卫生无死角。在月形山森林公园上铺设绿道、建设凉亭,修整村庄内的古民居,并邀请嘉应学院相关专家对乡村游的打造进行规划。近几年,该村相继获评广东省卫生村、平安社区、广东名村、梅州市旅游强村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
“目前我们村里不仅有文化俱乐部、文体中心、幼儿活动中心等村民活动场所,还建设有月形山旅游游客中心、月形山饭庄等旅游配套设施。在新农村环境建设上,既注重外表的美化,也注重质量的提升。”该村村支书温质彬说。
东升村美化村庄环境,提升农村“颜值”,是兴宁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兴宁市各镇街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将美丽镇村建设与文明镇街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精准扶贫、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乡村美化绿化示范点灯工作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
至目前,该市建成森林公园2个、乡村美化绿化示范点60个;新增省级卫生村39个、梅州市级卫生村57个,大坪镇等11个镇(街)创建为文明镇(街)。
通过规划统领、狠抓落实,兴宁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个百万人口大县仍面临着新农村建设的许多困境,其中农村环境整治是其首要解决的难题。
越难啃的“骨头”越要率先啃,针对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疑难重症”,兴宁市不断下“猛药”。今年3月底,兴宁市出台《兴宁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试点先行、分批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实施方案》,兴宁今年重点抓好60个示范村建设,每个镇(街)均规划了三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都有市(县)镇领导挂点。年底前,兴宁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100%,视野内基本看不到零星垃圾;各示范村要建立一套农村污水处理长效机制,配齐污水处理设施,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在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有公厕,没有人畜排泄物直排现象;要完成村域“三拆”(拆危、拆废、拆违)并复绿或重建,完成“六乱”整治。
此外,各示范村要通过合理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建成一座可供村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休闲小公园,建设一条村级绿色主村道、一批庭院绿化示范区。
新发展
推进农业供给侧 拓宽农村“生命线”
“这里实在太壮观了,置身在这一望无际的韭菜田,闻着浓浓的韭菜香,嘴里溢满了口水,真是风景如画,香味宜人。”刘女士周末与亲友从梅城到兴宁市龙田镇金星村千亩韭菜花基地游玩,在韭菜田里拍完照后,到一旁的亭子里休息。“附近还有火龙果基地,我们一会从村民那买点韭菜,就去火龙果基地看看。”刘女士意犹未尽。
兴宁千亩韭菜花基地
金星村距离兴宁县城不到10公里,2013年底,兴宁精致高效农业韭菜花基地建设项目在该村启动,带动20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今年以来,兴宁市又对现有的韭菜花基地“扩展功能”,增加观光体验等项目,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韭菜基地项目太好了!我家租出1.2亩田,每年能拿到720元的租金。我到基地工作,摘韭菜花,每月能挣到2000多元。之前就在本地打零工,50多岁外出打工没人要,打零工工资也没那么高。”村民陈秋香一边摘韭菜花,一边对记者说。
据该村村支书廖淦辉介绍,金星村流转给基地的水田有400亩,在基地常年打工的村民有80多人,按田地租金600元/亩/年、每人平均工资2500元/月计算,韭菜花基地增加了该村农民收入264万元。
此外,今年初,金星村被纳入兴宁市美丽乡村“两镇四村”示范片,将联合打造旅游观光景区。“按照初步规划,我们还将在基地里新建几个凉亭,并在周边种植植物供游客观光体验。”廖淦辉说,目前该村已邀请梅州规划设计院专家,将对该村旅游产业进行专业性规划。
兴宁市“两镇四村”示范片涵盖龙田镇龙盘、金星、凉伞三个村和合水镇溪唇村,以示范片的形式,推进“乡游、村乐、民宿”联动发展模式,真正形成一个旅游产业带。
实际上,除了已规划的“两镇四村”示范片区外,兴宁市60个示范村均在进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今年,各示范村将结合当地实际,以规模种植为突破口,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引进适宜种植且经济效益较高的种植项目。
同时,兴宁市将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配套完善旅游公厕、停车场、乡村民宿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景点。按照《实施方案》,2017年,有条件的示范村要利用当地现有的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规划建设一个休闲旅游景点,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
“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产业就可能‘空壳化’。兴宁要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文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陈志宁在今年初的兴宁市美丽村镇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上说。
新思想
建设成效实在 激发村民积极参与
兴宁市大坪镇金坑村是有名的“孝贤村”,走进金坑村,孝贤文化宣传栏摆放在村口最显著的位置,宣传栏上《二十四孝》图文故事,吸引着路过的村民驻足阅览。沿着宣传栏往前走是金花公园,公园内孝贤文化的名言警句随处可见。
“自孝贤文化宣传开展的这一年来,我看到村民实实在在的变化,年轻人注重孝贤礼仪的人越来越多。民风正,环境好,村里长寿老人都多了。”今年已83岁的李滚泉告诉记者,金坑村户籍人口有2300多人,其中80岁以上的就有70多人,90岁以上的有20多人。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美化村容为村民打造舒适生活环境,发展产业提升村民收入的同时,兴宁市注重村民素质教育。结合文明镇街创建活动,兴宁市要求各村以“一村一品”的思路,形成文明品牌。依托“一村一文化活动中心”,实施互联网进村入户、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服务工程。
同时,通过充分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评选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树立道德榜样,构建优秀家风、村风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对村民产生影响,全面提升村民素质。一系列措施,在农村中形成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农村文明新风尚。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村民的支持。通过素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等举措,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而家园变美、收入增加等实实在在的成效也让村民以实际行动加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新圩镇蓝布村村内4公里的绿道建设,以及各公共场所建设用地50多亩,全部是村民自愿捐献的。最近该村在清水公园项目上投入的200万元,是兴宁市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后的一笔投入,其中50万元是来自于村民的自愿捐款。
“以前是根本无法通行的,现在早晚很多人在亲水公园散步,十分享受,对外形象也十分好。”该村村民廖茂华说,绿道用地原来全部是村民的竹林地,大家都愿意无偿贡献出来。
龙田镇龙盘村村民理事会去年8月成立,今年3月,龙田镇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后,村民理事会随即就展开了动员,当天就为美丽乡村建设筹得4万多元,至目前捐款总额接近19万元。“筹集到的钱主要用于老屋维修、‘三清三拆’等。现在已经拆除破烂老房子、猪舍、茅房等上百间,99%的群众都支持。”该村民理事会负责人袁引浩说。
“建设新乡村,群众是主体。除了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要激发群众的热情。”兴宁市市长丘孝东在年初兴宁市美丽村镇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上说,兴宁新农村建设,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争取乡贤、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撬动群众和乡贤的更多投入,激发群众的自治动力,实现共建共享,避免出现“政府热、群众冷”的现象。“兴宁将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以更加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为加快兴宁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丘孝东说。
■相关
兴宁美丽乡村今年这样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重要的民心工程,是城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乡环境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底,兴宁市出台《兴宁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2017年重点抓好60个示范村建设。每个镇(街)均规划了三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都有市(县)镇领导挂点。按照试点先行、分批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这6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今年将全力做好五大方面的工作。
1.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对60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优先安排、优先保障;同时采取问题导向,突出各自特色,统筹安排项目,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推进村庄规划的实施,确保一村一特色。
2.加快“三清三拆三建”进度。清垃圾、清杂物、清河道、沟渠、池塘;拆危、拆废、拆违;建绿、建美、建新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兴宁市各镇(街)、各示范村组织村民理事会、村“两委”干部,全面排查旧厕所、废弃老屋、违章建筑等情况,逐一建立台账,合理制订拆迁方案,让群众“拆”得放心、“清”得乐意。
3.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各示范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行统一打包,采用PPP模式建设,同时有效整合住建、交通、水务等部门的资源,推进垃圾收运、村庄道路、村村通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广场、卫生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4.加快谋划产业项目。各镇(街)、各示范村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坚持环境与产业一起抓、农林牧副渔按需发展,依托资源,选好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休闲度假等产业,形成“造血”功能,使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推进、共同提升。
5.加快“软”环境提升。一方面提升生态环境、卫生保洁水平。另一方面,以“一村一文化活动中心”、送戏下乡等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营造良好氛围,培育文明新风,促进群众素质提升。
兴宁家园信息来自兴宁宣传,梅州兴宁市整理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