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市民 发表于 2017-1-27 19:05:49

兴宁各圩镇名由来

兴宁阳光网—兴宁旧城故事
        黄陂
        唐宋时称为龙归洞,元末改称乌茶洞。明泰昌元年开圩,原名中洞圩,清雍正年间称“黄陂圩堡”。本因在河上筑有陂头一座,河上游开采硫磺矿,河水污染陂头成黄色,故称黄陂。
        永和
        明朝年间在上蓝排建圩,因居民多温、何2姓,故名温何圩。两姓二人常因圩名发起争执,后将圩迁今址,并改名永和,寓意两姓“永远和睦”之意。
        刁坊
        600年前,此地有刁、高2姓居民开设有店铺和染坊,故名“刁高铺”,后传为“刁岗铺”。高姓外迁后,人们将染坊称之为“刁坊”,沿用至今。
        新陂
        明朝时在境内围岭上西北的河道上用木桩、石块垒筑一座堵水陂,故名“新陂”。
        叶塘
        旧时圩镇旁的宫门、李大、米祗待有几口大水塘,盛产莲藕,莲叶盖满塘面,故称“莲叶塘圩”,简称为“叶塘”。
        龙田
        早期有戴、龙、田三姓在此定居,故名戴龙田。方言谐称“大龙田”,简称“龙田”。
        合水
        因黄陂河、罗岗河汇合于此,故名“合水”。
        大坪
        据史籍记载300多年前,集镇附近有1大草坪,为清朝屯兵操练的跑马场,因而得名“大坪”。
        罗浮
        唐宋时期称“鲤湖湾”,元时改称“大腹湾”。相传南宋宰相文天祥与将领张元模率师勤王,兵败至此,张与当地肖姓女成婚,人丁渐旺。乡人谓张肖(谐音装硝)要箩,加上此地山形似浮着的箩,故称“箩浮”,读音“罗浮”。明洪武四年(1372年)建立十三都司城,司址设于城内榕树下。
        黄槐
        1978年从黄陂分出。因该地黄泥坪上植有大槐树,属黄陂管辖,故名“黄槐”。
        岗背
        1962年从黄陂分出,2004年12月又并入黄陂。黄陂为九龙岗(今岭祗岗)分成两段,因地处九龙岗以南,故称“岗背”。
        石马
        因境内有一褐色巨石,其形状似马,故称“石马”。
        径心因处梅城与兴城的中心部位,故称“径心”。
        坜陂
        1961年从坭陂分出,2004年12月并入坭陂。传说100多年前圩场附近有一条小溪(兴宁话中“溪”为“沥”),人们为了引水浇灌,在溪沥中筑一座水陂,故名“坜陂”。
        坭坡
        数百年前因九子坑沥水流入宁江处,筑在一座泥陂,故名,后写为“坭陂”。
        新圩
        1961年由水口、坭陂各划出部分地区成立。传说150年前境内没有圩场,群众到坭陂赴圩路远诸多不便,于是在河旁逐渐开设交易场所,故名“新圩”。
        水口
        因地处宁江与琴江交汇处,为梅江之始,故称“水口”。
        福兴
        1961年从新陂分出,2004年(或更早)撤并入兴城。清朝年间,有秀才张仁为本地的“文昌帝庙”题了一副对联,上联首字“福”,下联首字“兴”,故据此取名福兴。
        坪洋
        1949年坪心里、韭菜坑2村成立农会时,因坪心里多杨姓,故命名为“坪杨农会”,后改为“坪洋”
        下堡
        水口圩以下有3条小河谷,两岸聚居着几千人,形成3个寨,分别称作上、中、下三堡。1962年水口的中堡、下堡设立公社,因社址设于下堡,故称
        宋声
        1962年从水口分出,以驻地宋声命名。
        附录一:黄槐部分地名来由
        西埔据传黄槐西面路边原有几间卖尽可能货的小铺子,村人称该地为“西埔”或“西布”。
        禾村禾村别名“三溪”,由宝龙、黄槐、双下三条河汇合而得名。因三溪四周水田广阔,土质肥沃,为黄槐水稻高产区,故名禾村。黄溪又名黄沙溪,因村中小河多黄色沙子,故名。
        宝龙因盆地形状特长,像“龙”,而地多煤、铁、钨、铜等矿产,故称“宝龙”。今分为宝丰、上宝龙(联新)、下宝龙(红光)三个村。
        新村属深山区。海拔800米的嶂顶上(山名,实高海拔799米)耸立东北端,中间为稍低的狭长盆地。人们原认为是一块荒无人烟之地,故名“荒村”,后进行开发,初步繁荣,改名“新村”。
        双下原名“双溪”,意取自炉下径和双头无溪汇合的1个村。因其处在双头村下面,故更名“双下”。
        双龙原名“高松树下”、“双头”。因此地有“龙潭”而改名“双龙”。
        附录二:黄陂部分地名来由
        陶古据传明洪武年间村中有陶、胡、唐三姓,故称“陶胡唐”村,后改“陶古塘”村。
        径口原叫天洋径堡,又称山径门口。因村民进山劳动途中需通过一条长山径,劳动地点正好在长山径口,故名。
        后山因位于陶古山后,故称。
        甘砖相传数百年前有一名叫“廿一”的人家定居此地,后来家业兴旺,他的后代把“廿一”当中的“一”加进“廿”中,变作“甘”,作为“廿一”的后代,称为“甘传”,故此地称为“甘传”,后音读为“甘砖”。今分甘砖、甘一两村。
        粒坑原称“坜坑”,据传该地受黄陂河的常年冲刷形似小山坑,故名“坜坑”,后音为“粒坑”。
        三佳村清代谢、刘、郑三姓居住此地,故称三家村。因三姓和睦相处,又改称“三佳村”。
        翁公相传百年前因村民多姓翁,故村中由江西流下来的河名“翁公溪”。今分上翁、下翁两村。
        大坑因山坑较多,水流较大,故称“大坑”。今分大一、大二两村。
        中心据传数百年前此村是长满杂草的黄陂河沼泽地,故称“洋湖田堡”,又称“湖洋村”。曾名“东岭村”。在分村时因其地处于黄陂盆地中间地段,故名“中心”。
        寺岗境内原有一座“回源寺”,寺庙周围是一个大岗坡,故称“寺岗”。
        土墩因此地有座土墩岭而得名。
        张坑此地坑内原有一条大樟树,故名“樟坑”,后改“张坑”。
        学士据说明朝有一个入学中举,后又考中进士,故地名称为“学士”。
        龙田地名集锦:
        盘石:因袁姓老屋盘石围命名。
        凉伞:村中有一株大榕树,状似大伞,故名。
        金星:原名“金陂塅”,是龙田最先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办得出色,被誉为一颗明星,因改名“金星”。
        曲塘:宁江经此地河道曲折,且村中多池塘,故名。
        坪垷:村内平地、坡地各占一半,平地称“坪”,坡地称“垷”,用故名。
        龙华:以附近跨越宁江的龙华桥命名。
        鸳塘:该村古时有一面积达40多亩的水塘,生长着水草,塘内常有鸳鸯等水鸟出没,因起名。
        环陂:由草环岗、新楼、张陂三个村民点组成 。“环陂”取“草环岗”和“张陂”各一字。
        鸡公桥:相传300年前,村中船形屋侧的小河上建一桥,竣工时正值雄鸡报晓,因命名,后来村名也因此命名为“鸡公桥村”。
        蓼塘:因此地曾有一口长满辣蓼的大池塘而得名。
        五一:该村在组建高级合作社时正值5月1日,故名。
        丽溪:因村中有一条美丽的山溪,故名。
        碧园:由禾碧秀、茶园下、华隆等民点组成,取“禾碧秀”、“茶园下”各一字得名。
        赤山:由赤石陂、茶子窝、陈丙围、白面湖、松山下、山寮下等村民点组成,取“赤石陂”与“山寮下”各一字而成。羊岭:村附近有一可供放牧的小山坡,叫羊子岭。村名因此叫“羊岭”。
        高陂头:村中原有一条小溪,筑有一丈多高的石陂一座,故名。
        石壁:该村有一座石山,陡峻如壁,故名。
        螺坑:村内有一山峰,形似田螺,又在山坑中,因取名“螺坑”。
        水陂:相传古时许姓最是在此聚居,故名“许陂围”。后人认为“许”字不雅,又有石马河流经该地,因此改称 为水陂

兴宁历史故事来自网络,兴宁论坛整理发布。

真爱一生 发表于 2017-1-29 20:54:46

很多地方都没有

模仿市民 发表于 2017-1-30 14:52:13

没办法,能找到的就这么多

j6xnz2 发表于 2017-2-24 20:28:3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兴宁各圩镇名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