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L_111 发表于 2018-11-19 19:12:30

一路挑担一路歌 ——兴宁罗岗古驿道上的故事

兴宁县城至江西寻乌的古驿道,是旧时几百年的“国道”,潮汕之盐,江西之米,都经这条“国道”输入担出。据《兴宁县志》记载,清朝初期,兴城成为盐埠,每年转销潮盐六七百万斤。每年几十万人次的挑担“大军”长年累月往来于这条古驿道上,挑担人百斤货担压在肩上,早出晚归,沐风栉雨,确实艰辛。然而,他们一路挑担一路歌唱,通过随口而出的客家山歌抒发情怀,寻求伙伴,缓解艰辛、枯燥的挑担生活。
罗岗,是兴宁北部重镇。多少年以来,兴宁至江西寻乌的古驿道,自南往北途经罗岗圩,穿越罗岗圩南北的十二肩岭、甘村街、四德村、柿子坪、富强、德丰、白水等多个村庄,全长约15公里。一路上客商来往如梭,外来文化交集融合甚多。几百年驿道文化浸润,使罗岗成为著名的山歌之乡。罗岗山歌曲调优美,婉转缠绵而脍炙人口,流传很广,是典型的古驿道上传唱的山歌,其内容情景融洽,很能表达挑夫上山的艰辛、劳累情绪和当地群众的劳动生活和爱情表达。因此之故,罗岗民间自古流传下来的山歌三日三夜唱不完,脍炙人口的山歌故事同样是三日三夜讲不完。本文讲述的几个山歌故事只是大海之一瓢。
看等日头快落西 百斤担子压在肩
呵嗨……伊利阿哈、阿哈……妹……对面介只是瞒人,日头呈眼看唔清。鸦鹊有心喊厓嬲,你系有心等下哩。
看等日头快落西,百斤担子压在肩。阿哥后面慢慢走,甘村街上来等你。
罗岗圩往南20华里、兴宁县城北上约60华里,就是十二肩岭。这里山高林深,道路蜿蜒,一路上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每当挑夫走到这里都有三分害怕,都习惯地打个“呵嗨”“阿哈”,唱首山歌壮壮胆,探探前后是否有人,好结伴而行。前面两首山歌就是挑夫走到十二肩岭山中习惯唱的山歌,一问一答,互通音信,情真意切。
十二肩岭再上4华里就是甘村街。相传,甘村这个村名是明代县令祝枝山取的。传说祝枝山在兴宁做县令时,曾沿古驿道一路“调研”,走到此地时,见四周群山环绕,村庄秀丽,碧水长流,似有甘罗宰相人物出于此地,便叫随从取出文房四宝,手书“甘村”两字挂在茶亭之中,从此就成了该村的村名。甘村是古驿道必经之路,村民便依道建有景昌隆、兰华、安昌、来兴、东南美等20多间客栈、商店而形成一条街。同时,又因甘村至兴宁县的南部重镇水口司120里,往江西寻乌也是120里,经商老板、挑夫一般每天走80里、最多120里,所以,甘村街自然成为客商、挑夫留宿歇脚的地方。留宿歇脚者有贫有富,有客商,有挑夫。眼看着有钱者在此喝酒、打牌、寻乐,无钱者百无聊赖,触景生情,为发泄胸中郁闷,便坐在店门口,手摇葵扇,随口而唱:
罗岗行下甘村街,十个鸡公九个啼。十个阿哥九个妹,单单亏倒细老弟。
这首山歌,1950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随后又在福建前线对台广播中播出而走红。
江西野花你莫采竹塘阿妹等你归
罗岗行下四德桥,过到桥心冉冉跳。妹子生得相貌好,可惜冇人来搭桥。(注:冉冉,摇晃之意。)
甘村街行上10华里就是四德桥。说起四德桥,有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原来罗岗圩下段驿道因河流阻隔,行人诸多不便,特别是若遇洪水,事故时常发生。清代初期,经士绅袁崇进倡导,首募集资金修一座四节长木桥,人们管它叫“四节桥”。若干年后,原来桥木腐朽需更换木料,而且每隔几年又要换一次,有时遇洪水冲垮木桥,一年需几次维修,要花好多钱,长期靠人牵头去募资修桥也不是办法。后来,乡绅袁乔生、袁乔贤、袁玉瑞、袁玉舜等4人各自捐出八分田作为修桥偿田,靠三亩二分田租收入去维修这座桥,方便了行人。过桥的人们无不感激这四位捐桥田的热心人,为纪念他们修桥行善的功德,遂把“四节桥”更名为“四德桥”。
后来四德桥所在的村也称为四德村。四德桥旁边就是黄竹塘(也叫黄叶坑)村,此地世居袁氏村民,因地处古驿道旁,这里的人们特别会唱山歌。“竹塘山歌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清朝时,盐贩子何家禄,也是个山歌迷,他早就听说竹塘山歌妹很会唱山歌,很想与她们来对唱。当他走到黄竹塘八角亭时,便唱了一首挑逗性的山歌:
满山竹子直溜溜,冇条做得蚊帐钩。竹塘阿妹容貌好,可惜冇人做索头。(注:索头,介绍人。)
他的山歌一停,竹林里立即就飞出了山歌妹的歌声:
风吹竹子尾拖拖,哪有阿妹唔连哥?阿哥有心寻妹嬲,衫尾掀起郎贴坐。
山歌是罗岗板,娇柔婉转,情意绵绵。何家禄听得心神飘荡,如痴如醉。但是,他要靠挑盐维持生活,怕耽误了路程,只得依依不舍地走开。谁知走不多远,竹林里又传来了一首山歌:
风吹竹叶半天飞,阿哥挑盐上江西。江西野花你莫采,竹塘阿妹等你归。
这一来,何家禄忍耐不住了,放下盐担,与山歌妹对起山歌,你一首,他一首,你来我往,一直对到日落西山。何家禄归家心切,虽有满腹山歌,也不敢再对下去了,但也不想像斗输的公鸡一样走开,于是他清清喉咙,格外神气地唱道:
你唔连厓有人连,深山树木有藤缠。黄蜂唔曾种花树,满山都是佢花园。
紧接着竹塘山歌妹又用教训的口气唱道:
你爱转家就转家,路上唔好心咁野。黄蜂撞着蜘蛛网,脱身唔得正知差。
竹塘山歌妹活泼、大方、开朗,唱山歌是她们的一种乐趣,但她们惜身如玉,心地善良。后来,过路人唱歌赞颂竹塘山歌妹:
想去竹塘对山歌,又怕竹头蘖太多。阿妹好比月中桂,飞砣难打手难摸。
几十春秋冇见面如今身板恁般哩
黄竹塘旁边有个八角亭,亭边有一棵榕树,传说是县太爷仲振履种的,著名山歌《罗岗行下八角亭》就发生在这里。
罗岗行下八角亭,肚饥眼睡冇精神。千人万人厓唔缅,单缅阿哥一只人。
上世纪90年代,四德村旅台同胞袁先生回到家乡八角亭时,手摸古榕,回忆往事,情思泉涌,深情唱道:
罗岗行下八角亭,榕树底下好嬲情。几十春秋冇见面,如今身板恁般哩?
原来袁先生在孩提时代与一群孩子经常在八角亭榕树下玩耍,与曾妹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在两人就要结婚时,恰逢胡琏兵窜扰罗岗,袁先生被抓到台湾去了,造成两人隔海相思几十年。
禁厓山歌不准唱禁你屎尿不准屙
阿哥出门上江西,老妹送到罗岗圩。有钱冇钱你爱转,切莫年头到年尾。
四德桥离罗岗圩很近,挑担者只要转两个肩就到了。罗岗圩在明代初期就是兴宁十二个圩场之一。圩头的三侯祠就是原古驿道上的驿铺,来往官员、客商、挑夫大都选择在罗岗圩歇脚、留宿。
罗岗圩行上几里路就是柿子坪村的长排岗,善述围门前的古驿道上原建有一个茶亭,因人们经常在这里避风躲雨,而叫它“风雨亭”,“财主禁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民国初年,长排岗有个财主,早年丧子,遗下一个守寡的儿媳妇姓刁,人称刁嫂子。刁嫂子十分喜爱唱山歌,但在家里又不敢唱。财主门前是通往江西的古驿道,来往人员多,而且喜欢唱山歌消遣,往往山歌声此起彼落。有一天,刁嫂子切好青菜,正准备下锅,屋侧传来了挑夫们悠扬的山歌声:
日头落岭(刁嫂子)又一天(老妹你过来),阿哥无妹(呕啄,唉呀哉)又一年(哎妹)。鸟子无娘(刁嫂子)喳喳叫(老妹你过来),阿哥无妹(呕啄,唉呀哉)苦难言(哎妹)。
刁嫂子听得入迷,忘记了煮菜。灶膛火旺,锅都烧红了,刁嫂子才猛醒,一着急,把放在砧板上的菜连同菜刀一齐倒进锅里,把锅打烂了。财主知道后,十分恼火,便在驿道旁竖起一块“此处禁止唱山歌”的禁牌,挑夫们看到这块牌心里好笑,就唱山歌讥笑财主:
路边难免牛吃禾,路上难免人唱歌。禁厓山歌不准唱,禁你屎尿不准屙!
你爱禁歌差了差,大路不是你屋家。鹞婆经你门前过,你爱关好你鸡嫲。
从此,财主再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个禁牌经风吹、雨打、日晒,终于倒下去了,刁嫂子也成了著名的山歌手,其唱的山歌调被称为“刁嫂子”山歌,流传很广。上世纪60年代,兴宁山歌剧团根据这个传说故事,创作了大型山歌剧《风雨亭》,广受人们喜爱。
网编:菱歌原创: 陈作新 梅州日报一客都文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路挑担一路歌 ——兴宁罗岗古驿道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