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他乡心在故里
伊顺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特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万家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这3家公司在苏州昆山小有名气,而这3家公司的老板张守良却是来自伊犁的小伙子,出生在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拜西铁列克村。如今他已经在这座城市工作了13个年头,他在这里安家,生活安定而幸福。
10月23日,记者在苏州出差的间隙,见了这位传说中的老乡。在他家的餐厅见了面,桌子上已经摆好了新疆特色拌面。“在江苏待了半个月一定最想的就是家里的饭吧,赶紧先吃点,正宗的新疆拌面。”张守良说。看着熟悉的家乡饭,听着熟悉的家乡话,一切都觉得很亲切。
“在儿时的记忆里,我家里条件一直都挺好的,直到1999年父亲一次投资失败,家里经济条件一落千丈,家里开始为生计奔波,当时我就想,以后要挣很多钱,让家人不再为钱、为生计而发愁,现在总算是如愿以偿了。家人都过上了不算富足但也算平稳的日子,我内心挺满足的。”回首过往经历,张守良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改善家里条件,张守良2000年和二哥就琢磨着干点什么事来分担父亲的压力,两个人开始在市场找商机,想到家里有个奶牛场,便想试试看能不能把自己家的鲜牛奶拿去县城卖个好价钱,张守良兄弟俩算了个账:小贩来家门口收牛奶只能卖0.8元,拿到县城去卖就能卖到2元钱!还赚1.2元,既解决家里奶牛场鲜牛奶销不出去的难题,还能卖个好价格。两人一拍即合,就开始分工干了,分别包装和运输,成了当时霍城县的鲜牛奶自产自销的第一家店。当时生意很火爆,一天能销1吨多,兄弟俩越干越起劲。然而因为年少没有理财的概念,所以赚的钱也没存住,一年的生意等于白干。
2002年,张守良带着身上仅有3000元,只身一人来到苏州投奔在苏州做餐饮的堂哥,靠着前些年在乌鲁木齐市学习的厨师技术当起了大厨,每次发工资的时候,他都会将钱全部攒着,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梦想在一年后就成真了,张守良拿着靠大厨赚的2万元,又向朋友借了3万元,在城北区开了一家60多平方米的新疆拉面馆。
随后,张守良将自己在家的弟弟也叫了过来,两个人一个人当大厨,一个人当服务员,开始了自己开店当老板的日子。然而日子并没有那么顺风顺水,餐厅来的人寥寥无几,赚的钱仅够店里的开支。当所有人劝他放弃的时候,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张守良一事无成地返回家乡,他唯有坚持。过了半年,张守良的坚持有了回报,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每天的营业额能有近千元。
一年后,张守良拿着还没有焐热的钱,趁热打铁又开了一家店,将家里的哥哥、嫂子、堂弟等人也都叫到了苏州一起干。“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我就想一家人一起干,一起挣钱。”张守良说。
“如果说之前挣得都是小钱,后面挣的是大钱的话,我觉得我命挺好的,遇到了贵人。”张守良笑着说。2005年,有位朋友介绍张守良到拥有4万员工的“仁宝”集团承包该集团的职工食堂。
“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以前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就想着开好自己的这几家店就好,没想到这么好的机会落到了我头上。”张守良乐呵呵地说。随后,张守良投入了20余万元成立了伊顺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由于环境卫生干净,味道好,分量足,每天前来就餐的人有1万人以上,张守良的店一个月的营业额达到70万元,他说:“那时真没有见过那么多钱,当时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都特别激动,但是父亲告诉我,有再多的钱不要忘了曾经的苦日子。”
随后的2011年和2012年,张守良又接连开了万家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和特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3家公司都在稳步的经营中,张守良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带着一家人重新过富裕的日子。然而父亲的一句话却点醒了张守良:“不要老想着光自己富裕,就忘了家乡的人。”就因为老父亲的这一句话,张守良开始将自己的生意扩展到新疆,2013年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投入200万元成立养殖合作社,在霍城县投资成立了“新德宝”汽修公司,带着家乡的老百姓一起富裕。
人们常说,故土难离,落叶归根。不管人们走到哪里,最难忘的是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故土。对于家乡,张守良同样有无法割舍的记忆,他说,自己还是喜欢新疆的生活,等有一天回到伊犁,有一处自己的庭院,在那种菜、种树,享受明媚的阳光与清新的空气,是自己向往的另一种美好的生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