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f850710 发表于 2017-12-8 09:25:52

兴宁岗背振光村“振兴楼“的传说!

兴宁阳光网—兴宁旧城故事

据传:约公元1449年(即:明朝正统十四年)当时南下潮州府、惠州府,北上江西的驿道是经由岗背“羊古颈“后,沿“新打路”即(原学士石灰厂)经德昌围背后沿山排过岗背圩从迥源寺下面,经现在“振兴楼”旁边向北穿过岗背而去……

    话说当年应和公房八世祖邦化公正当年轻,因家境不济,在迥源寺帮工打杂,每天中午都要回家里吃饭,有一天回家经过迥源寺下面路边一水潭边时,见一青年在水潭边哭泣,便停下来问那青年何故在此痛哭?那青年遂将因由详细告知邦化公。
原来此青年家住江西,从潮州贩魚苗到江西,一路风餐露宿挑着魚苗途经此地,时值中午天气炎热,见有小溪流经水潭,水清涼爽,正是休息时放养鱼苗担子的好地方,青年便将鱼苗担子放入潭水中,自己去寻找伙店中伙。谁知待青年吃饭回到水潭边时,看到几个小孩将担子里的鱼苗全部放走了,小孩看到青年来了知道闯祸了,吓得四散而逃。只剩下青年鱼贩两眼相天,想月余辛苦劳累白费,血本无归,回家怎么交待?越想越伤心,不由失声痛哭。邦化公听到此处也觉得心酸,劝慰那个青年,事已至此,还是先回草舍休息再作计议吧!于是带青年回到家里,当时“振兴楼”还没有兴建,只是几间草房而已,回到家里,邦化公热情周到的接待了青年鱼贩并拿出辛苦积攒下来的白银给青年鱼贩,资助他本钱、盘桓,挽留住宿,盛情款待,第二天置酒壮行送别,青年鱼贩洒涙而别并言:“我与恩公萍水相逢,恩公慷慨解囊,救吾于水火之中,此举义薄云天,真大善人、真大丈夫也!没齿难忘”。几年过去了。邦化公照样在迥源寺打杂,日子倒也过得舒心,邦化公本人早已经忘记了资助江西鱼贩一事。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几个外地人,当中一位青年见到邦化公倒头便拜口呼:“恩公在上容我一拜”,邦化公低头细看,认出是几年前丢失鱼苗的那个青年,立即上前扶起,连声说: “后生如此重礼实在消受不起”。然后安排大家坐下,那青年讲述了那次分别后,另谋生意越做越大,几年下来家境富裕,兴旺发达了,恩公的大恩大德不敢忘记,今遵家父之命,前来拜会恩公并带来堪與师,帮助恩公建造房屋,堪與师在邦化公居地开盘定向,连声恭喜,“善人有善报,此乃福地也!唯有福之人消受。”喝:“虎形”。择日开工建造,邦化公乃善良之人,听说是:“虎形”似乎过于威严,便要求堪與师大厦落成后子孙要光前裕后,和善友爱,房房要均匀,堪與师深受感动,在消砂纳水坐向分金上,尊重邦化公的意见做成了现在的“振兴楼”。
邦化公配曾、凌氏,生二子:天富、天贵。天富公(邦化长子)配刘氏,生四子:山昆、山伦、山松、山瑞。天贵(邦化二子)配杨氏,生四子:山毓、山秀、山猷、山美。九世天富、天贵,各生四子,均出自“振兴楼”,史称“上四房”、“下四房”。至今各大房人丁兴旺,英才辈出,财帛绵绵,正所谓丁财两旺,富贵双全。 这个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真实的人物、事件,从中大家可以看到当时秀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风,先辈们勤劳善良,行善积德,扶危济困的高尚品德,希望我们要发扬光大前辈的优良传统,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事业有成的优秀人才。
兴宁历史文化信息由兴宁社区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兴宁岗背振光村“振兴楼“的传说!